咨询热线 18258419888
隋建国个展“触手可及”现场。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隋建国个展“触手可及”现场。

* 来源 : * 作者 : * 发表时间 : 2018-09-19 12:12:47 * 浏览 :

隋建国个展“触手可及”现场。

日前,艺术家隋建国个展“触手可及”在“佩斯北京”画廊开幕。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近年创作的作品,包括一件长17米,宽8米,高5.4米的巨型作品。据悉,展览将持续到8月22日。



  隋建国,被评论家誉为“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”。此次个展距离艺术家上次在中国的个展已过去3年,展出他近年的最新作品。

 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,主展厅的大型作品《引力场》占据了巨大的空间。艺术家在组合立方体的表面浇灌石膏,使之完全覆盖并延伸出去。而制作该作品时所使用的脚手架也被保留了下来,成为这件长17米,宽8米,高5.4米的作品的一部分。


  隋建国作品《引力场》。

  主展厅的另外三件作品《锥》、《回》、《条》分别是锥形、四方体以及圆柱体的几何形状,由聚氨酯积累和蘸漆而成。

  如果说主展厅的几件作品在形态上还可以看做是雕塑的话,那么副展厅中的八件作品则更接近于平面作品。副展厅中展出了八幅纸上作品,艺术家同样使用了聚氨酯这种材料,并分别以春夏秋冬、寅丑子卯来命名。

  聚氨酯和石膏成为这次展览展出作品的主要创作材料。和青铜、大理石等精良材料相比,聚氨酯和石膏显得有些“廉价”,而石膏更是常被用于雕塑创作的底稿材料,而非最终成品。在展览入口处的介绍中,写着这样的话:“在这里,‘廉价’突出了‘完美’的无聊与平庸,同时隐蔽地颠覆了艺术品在今天作为奢侈商品的功能,让物品的价值判断标准脱离成本,回到了物的本身。”

  这或许正是这次名为“触手可及”的个展所要表达的。


  隋建国作品《锥》。

“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面对世界”

  在隋建国看来,这次的展览其实延续了其2008年的作品《盲人肖像》的思路。彼时的《盲人肖像》是将艺术家闭上眼睛捏出的泥塑,使用严密的几何测量和集体性的施工方式,放大若干倍,使之成为作品。

  而在今天的展览中,艺术家让石膏与聚氨酯这些材料自然流淌,或者将物体放在其间蘸漆,从而形成最终的作品。

  这种力图去掉人为因素的创作其实正反映出隋建国所推崇的那种“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面对世界”的理念。他说:“(我在创作中)去掉好多被训练的想法、技术,尽量用最原始的(手法创作)。”



  隋建国也谈到副展厅中的八件纸上作品。他并没有把这种似乎远离雕塑形态的作品当做一幅画。“我没有把它当画看,它是素描。”他说。

  在他眼中,“画画”并不同于“画素描”。他理解的素描是“在草拟一个东西”,和用颜料在画布或宣纸上涂抹并不一样。

“但我还是不服老”

  当被问到如何看当今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时,已近花甲之年的隋建国坦言,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很好。而后话锋一转,“但我还是不服老”。

  其实,隋建国一直在尝试不同形态的雕塑:从用螺纹钢网紧紧地束缚的巨石到“中山装”,从被放大了的泥塑到今天的聚氨酯和石膏。

  不过,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。对于当下出现的网络时代的艺术作品,他说:“我是进入不了网络(时代)的语言了,我只能留在这个真的空间、真的时间里来工作,做一些真的东西。”

  当被问到如何看雕塑的未来时,隋建国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方向,或确定的回答。他只是说,一切都和人有关系。“(雕塑的未来)还是要看雕塑家。雕塑家做得好就会(有发展),雕塑家不行就完蛋了。”


我公司泡沫雕塑参考



上海雀羽泡沫雕塑 联系人:吴林阳 联系电话:13636582006

本文由出自雀羽雕塑www.queyu021.com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